您当前的位置:备件网首页 > 技术干货 > 正文

技术 | 浅析两起窑内结圈致窑尾漏料停窑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来源:《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0/9/22 编辑:张翀
核心提示:浅析两起窑内结圈致窑尾漏料停窑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一、 第一起事件经过及原因


1.1  事件经过


某公司1#窑2018年9月18日19:00因计划检修停窑,结束后于9月29日04:35复产,投料后窑尾烟室压力在-300Pa至-500Pa之间,29日22:00左右窑尾压力开始逐步上升,30日02:00左右最高达到-1100Pa,现场反馈窑尾有漏料现象,中控室筒扫显示39m~42m处有结圈现象,筒扫温度仅显示100 ℃左右,判断为窑内结圈导致窑尾漏料。该公司通过减产、调整燃烧器、三次风闸板、窑速等手段未能有效缓解漏料现象。10月1日02:15停窑处理结圈,进窑检查该区域结圈厚度达1.1m,结圈位置有效内径仅为1.6m,其他部位窑皮状况正常。该公司通过拆砖机对该结圈进行拆除,同步对其它项目进行检查维护,处理结束后于10月4日13:38投料。该事件合计停窑83h23min,其中因结圈原因停机约42h。 


1.2  事件原因


(1)该公司本次点火首次使用某公司新型节油喷枪,柴油用量少导致煤粉着火燃烧慢,升温用煤量大幅增加(由原20t增加至50t),加上单窑运行需使用热风炉开磨,煤粉水分偏高(2.5%左右),煤粉燃烧不完全且用量过大造成大量煤灰沉积熔融形成结圈。


(2)生产工艺管理不到位,尤其在关键工艺设备调整后点火升温、投料操作过程不重视,运行管控不到位,应对调整不及时,导致结圈加重后窑尾漏料。


二、第二起事件经过及原因


2.1  事件经过


某公司2#窑2018年8月17日11:58~9月17日15:18因库满检修停窑,复产后整体运行稳定。9月28日起,筒扫显示44m~49m处温度不断下降,最低温度仅为103 ℃,至10月2日8:30左右,窑尾开始出现漏料现象。该公司组织对热工设备、工艺操作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最终于2日11:38止料停窑。进窑检查发现窑尾舌板、浇注料完好,窑尾及分解炉缩口无结皮,窑后无辅窑皮,窑内44m~49m处存在结圈,厚度在50cm左右。该公司通过间隙性慢转窑使结圈表面松疏粘结层掉落,后在降温后实施人工清理残余结圈,处理结束后于10月4日21:18投料复产,共计停窑时间57h40min,其中因结圈原因停机约46h。


2.2   事件原因


(1)受雨季影响,该公司进厂原料水分大,原料磨堵卡料次数多,出磨生料成分波动较大,加上原煤为多品种搭配进厂,煤粉混合效果差,在窑内产生分段燃烧,窑内高温区后移,物料液相提前出现,造成窑后辅窑皮增长增厚,逐渐形成结圈;


(2)该公司工艺管理不到位。2018年9月28开始筒扫显示44m~49m处温度不断下降,最低温度仅为103 ℃,结圈现象明显,但公司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工艺操作、配料调整不及时,最终因结圈加剧造成窑尾漏料被迫停窑。


三、防范措施及要求

(1)在使用新型油枪前要会同厂家,针对自己公司的窑型、煤质、配料特点,设计优化制作适合的油枪,并制定点火油枪专项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2)高度重视升温、投料等关键环节以及新工艺、新设备的使用,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升温过程中出现油煤混烧困难、用煤量不合理、温升异常等特殊情况时,要立即组织专业团队研讨分析原因,及时调整,杜绝盲目操作调整,防范事故发生。


(3)关注升温过程以及正常运行期间筒体温度和窑皮分布,尤其是阶段性工况大幅波动时根据窑皮变化情况判断火焰和煤料对口状况,及时组织研讨制定调整方案。


(4)抓好煤料对口工作,要根据自身原材料和进厂原煤特点,建立专项登记台账,形成基本固定的原煤搭配以及煤料对口方案,针对阶段性配料波动、煤质波动操作上应及时制定和采取防范措施,避免过烧。


四、结束语

虽然窑内结圈是水泥生产中常见的工艺现象,但是是可以减少的,特别是因窑内结圈导致停窑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就需要管理人员提高意识,尤其在使用新设备和新工艺、原燃材料成分变化、窑升温复产初期等情况下需要高度重视,要加强专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高度融合,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安全稳定受控。



作者:冯文刚,孙飞

来源:《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水泥备件网微信公众号(关注查询更多资讯)

(本文来源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推荐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