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备件网首页 > 技术干货 > 正文

技术丨窑操培训-操作与安全篇

来源:《水泥资料》 发布日期:2023/11/9 编辑:张翀
核心提示:窑操培训-操作与安全篇
操作篇


一、初次点火投料操作


1.1 烘窑

回转窑第一次点火投料时首先对系统内的耐火材料进行烘干,目前一般采用回转窑、预热器耐火材料烘干一次完成,并紧接投料的方案,烘窑点火操作步骤如下:


1、确认各阀门位置


(1)高温风机入口阀门,窑头电收尘排风机入口阀门全关;


(2)篦冷机各风机入口阀门全关;


(3)窑头喷煤管各风道手动阀门全开。


2、在外部条件具备,并完成细致的准备工作后可开始烘窑操作。


3、用~8m长的钢管一根,端部缠上油棉纱,作为临时点火棒。


4、将点火烟囱开至一定开度。将喷煤管调制与窑口平齐,连接好油枪,打开篦冷机一室、二室蓖上人孔门,关好窑门。确认油枪供油阀门全关,启动供油装置。


5、将临时点火棒点燃后自窑门罩人孔门伸入窑内,全开进油、回油阀门,确认油路畅通后慢慢关小回油阀门调整油压至2.0~2.5Mpa。


6、开启窑头一次风机,调整至转速至正常值的10~20%左右。


7、随着喷油量的增加,注意观察火焰形状,应逐渐增大点火烟囱的开度,保持窑头微负压。


8、用回油阀门控制油量的大小,按回转窑升温制度规定的升温速率进行升温。


9、油煤混烧及撤油时间根据窑头火焰燃烧情况而定,一般在窑尾温度300℃开始油煤混烧。


10、烘干过程应遵循“慢升温,不回头”原则,为防止尾温剧升,应慢慢加大喷油量或喂煤量,并注意加强窑传动支撑系统的设备维护,仔细检查各润滑点的润滑状况和轴承温升,在烘干后期要注意窑体窜动,必要时调整拖轮。投入窑筒体扫描仪监视窑体表面温度变化。


11、烘干过程中不断调整窑头一次风量及点火烟囱的开度,注意火焰形状,保持火焰稳定燃烧,防止窑筒体局部过热,烘干后期应控制内、外风比例,保持较长火焰,按回转窑升温制度升温。


12、启动回转窑主减速机稀油站,按转窑制度,现场用慢驱转窑。


13、随着燃料量的逐步加大,尾温沿设定趋势上升,当燃烧空气不足或窑头负压较高时,可关闭冷却机人孔门,启动篦冷机一室平衡风机,逐步加大一室平衡风机进口阀门开度。当阀门开至60%,仍感风量不足时,逐步启动一室的两台固定蓖床充气风机,活动蓖床充气风机,增加入窑风量。


14、烘窑后期可根据窑头负压和窑尾温度、窑筒体温度、窑火焰形状加大排风,关闭点火烟囱,启动窑尾袋收尘排风机,打开入口阀门及高温风机入口阀门,关闭去生料磨热风阀门及循环风机出口阀门。


15、视情况启动窑口密封圈冷却风机。


16、当尾温升到600℃时,恒温运行期间,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预热器各级翻板阀要人工活动,间隔1小时,以防受热变形卡死。


(2)检查预热器烘干状况。


二、点火投料操作要点


1、当耐火材料烘干完成后继续升温窑尾温度700~800℃时,启动窑主减速机稀油站组,窑的辅助传动改为主传动,在最慢转速下连续转窑,此时液压挡轮已启动。窑连续运转时,注意窑速是否平稳,电流是否稳定、正常。不正常时,应调整控制柜各参数。


2、加料前应随时注意C1筒出口温度,防止入排风机废气温度超温。


3、点火后应随即开窑尾喂煤风机,起作用如下:


A、防止由于烘干不彻底废气中潮气倒灌入喂煤系统;


B、给预分解系统掺入冷风可降低出C1筒废气温度。


4、窑尾烟室废气温度控制:投料前应以窑尾废气温度为准,按升温制度调整加煤量,投料初期可控制在900~950℃范围内,当尾温超过1050℃时,窑头加煤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并应检查窑尾喂料室和炉下烟道内结皮情况,如发现结皮要及时清理。


5、窑速控制:点火后当窑尾废气温度达200℃以上时开始间断转窑,窑尾温度达到700~800℃时按电气设备允许最低转速连续转窑,到加料前窑速加快到2.0r/min 。要求窑速必须在3.0r/min以上才可以加满料。


6、窑筒体表面温度控制:间断转窑时应投入窑红外线扫描测温仪筒体表面温度应控制在350℃以下,最高不得超过400℃。


7、加煤量的控制:窑尾烟室温度300℃以上时可开始窑头加煤,实现油煤混烧,煤量约1t/h左右,不可太小,注意调整窑头一次风机转速和多通道喷煤管内外风比例来保持火焰形状,燃煤初期煤火有爆燃回火现象,窑头看火操作应注意安全。


8、系统投料初期操作要点:


8.1投料前通知各岗位各专业人员再次确认系统各设备正常;


8.2逐步加大系统排风量,启动窑头风机系统,注意控制窑头负压在20~50Pa左右,保持窑头火焰形状。


8.3窑尾烟室温度800℃以上时,启动入窑钢丝胶带提升机,生料固体流量计投料量300t/h左右开始倒库。


8.4窑尾烟室温度900℃以上时,启动分解炉喷煤系统,分解炉出口温度850℃左右时,准备投料。


8.5投料前,预热器应自上而下用压缩空气吹扫一遍。低产量投料生产时,应1小时吹扫一次;稳定生产时,2小时吹扫一次。


8.6窑尾C1筒出口温度达450℃时,将喂料量减到160~200t/h,待入窑胶带提升机电流稳定后将电液三通阀打到入窑一侧开始投料。如C1出口温度曲线开始下滑说明生料已入预热器,此时应注意控制喂煤量以保持窑尾烟室温度为900~950℃,分解炉出口温度保持在880℃左右。通过观察C5入窑物料温度确认料已入窑。


喂料后生料从C1级预热器到窑尾只需30秒左右,在加料最初一小时内要严密注意预热器各级翻板阀门在温度变化后的闪动情况,发现闪动不灵活或者堵塞征兆要及时处理。初次点火为慎重起见,头一个班各级旋风筒的翻板阀都应设专人看管,及时调整重锤或定时人工闪动以帮助排料。此后预热器系统如无异常则可按正常巡回检查。


旋风筒椎体是最易堵塞部位,应引起重视,加料初期可适当增加旋风筒循环吹扫密度和吹扫时间,以后逐渐转为正常。


8.7一般开始加料后约40分钟,窑头有料影,可根据料影行进速度调整窑速,以免生料窜出。此阶段观察窑内要小心,以免返火灼伤。


8.8在设定喂料量下进行投料。调整点火烟囱开度,使高温风机入口温度不超过400℃。


8.9当熟料出窑后,二次风温升高,窑头火焰顺畅有力,料影渐渐消失,应注意窑电流变化,可适当减煤,加窑速。当篦冷机一室蓖下压力逐渐升高,应加大该室各风机入口阀门开度,当压力超过4500Pa时,可启动篦冷机带料。注意熟料到那个室,就应加大该室鼓风量,并用窑头排风机入口阀门开度调整窑头罩负压20~50pa范围内。


8.10除此投料时,由于设备处于磨合期,易发生各种设备故障、电器故障。此时应沉着冷静及时止煤、止料,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8.11废气处理系统的操作:废气系统可根据窑内点火排风需要适时启动,关键是注意入袋收尘废气温度一般应控制在200℃以下,当温度高于200℃应开泵喷水,投料初期可控制袋收尘入口温度在160~180℃,并以此调节增湿塔喷水量,正常生产后在不湿底情况下逐步增加水量降低出口温度,严格控制袋收尘入口温度在200℃以下(此温度为立磨停止运行时)。


8.12窑开始投料后,电收尘灰斗下窑灰输送系统全部开启。需注意如电收尘灰斗积灰较多时拉链机应断续开动,以免后面的输送设备过载。


8.13增湿塔排灰输送机的转向视出料水分而定,当排灰水分在4%以下时可送至生料系统,水分≥4%时废弃,投产初期因操作经验不足或前后工序配合不当易造成湿度或排灰水分超标,因此处理窑灰宁可多废弃,也不要回库,以免给输送造成过载、堵塞而影响生产。


8.14在窑已经能稳定正常操作,按袋收尘器操作顺序启动。


8.15当生料磨启动抽用热风时,因出增湿塔废气温度需要提高因此要及时调整喷水量。 


止料操作:


1、停止分解炉内给煤,减少窑内用煤量。


2、止料后,降低篦冷机鼓风量、降低高温风机转数,打开烟筒帽,降低窑转数,通知预热器岗位工清扫预热器。


3、调整好喷水量,控制好废气温度,严防“湿底”事故发生。


4、通知原料磨,煤磨操作员,余热炉和有关岗位、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5、控制好窑内温度,防止骤然降温和温度过高而损伤窑衬。


6、调节好篦冷机各阀门开度和篦床速度,防止出现压料事故。


7、调节窑头电收尘入口阀门开度,保证窑头负压-5~-15Pa。


停窑操作:


1、把煤粉仓和称重仓内料倒空。


2、控制好风、煤、料和窑速,倒空窑内物料。


3、及时通知窑尾电收尘岗位,控制好喷水量并及时停水泵,防止“湿底”。


4、停止窑头喂煤系统。


5、停止窑主电机,开始慢转电机、驱动窑体慢转。


6、关闭高温风机阀门,停止高温风机。


7、停止废气处理排风机,关闭废气处理各阀门。


8、当物料从篦冷机输送干净后,停止各室风机,关闭各阀门。


9、确认物料输送干净后,通知岗位,准备停机,其它部分的停止顺序与相应的开机顺序相反。


10、窑止火后,必须把窑体间隔慢转动,遵守慢转制度(见窑头巡检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窑慢转制度规定)。


11、系统设备停车后,要进行全面检查,以防事故发生。


安全篇


一、安全注意事项


1、必须熟练的掌握本系统的生产工艺技术,熟悉现场设备的性能和运转状态,做到准确判断生产中出现的故障和原因,并按技术操作规程的具体要求进行操作,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


2、开动设备之前必须与现场巡检工取得联系,做好开车前的准备工作,得到现场巡检工发出的可以启动设备的通知后,方能在中控室按程序启动设备,在没有得到现场巡检工的通知前,严禁启动任何设备。


3、设备停止运转前,要按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配合好巡检工和维修人员做好对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


4、中控室操作员必须同时遵守各巡检工岗位的技术及安全作业规范。


5、发现胴体温度超过370℃时,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并做好跟踪记录,及时报告有关领导。


6、发现红窑时,报告有关领导,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扩大。


7、控制高温风机入口温度<350℃。如果温度>450℃时,应采取紧急降温措施。


8、发现塌料时,应及时通知窑头、篦冷机和预热器岗位,防止在检查中发生人身事故。


9、当篦板温度>250℃时,必须采取紧急降温措施,防止烧毁篦板。


10、控制好废气温度,入窑尾袋收尘温度<200℃。


11、当清理预热器时,及时通知窑头、篦冷机岗位,以免塌料伤人。


12、止火后,燃烧器没拉到窑门时,必须在8h后方可停止一次风机。


13、冷窑时,应遵守冷窑曲线。当窑皮发黑时,开始拉风,防止急冷。


14、当出现紧急停车时,应及时进行相应操作,防止事故扩大,尽快查明原因恢复生产


15、雨天操作时,密切注意胴体温度变化,防止跨窑皮,掉砖事故发生。


16、开停车时,注意检查开机联锁是否正常;紧急停车时,禁止停止稀油站。


作者:水泥资料

所属:《水泥资料》

来源:《水泥资料》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如果您有想与大家分享的文章,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chong.zhang@cement365.com

微信公众号:备件网(关注查询更多资讯)

(本文来源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推荐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