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及要求(二)
2、认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与要求的重要性
一些同行会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均质稳定”作为新型干法生产的特点与要求,早已获得多数业内人士所承认,无须再浪费时间进行讨论。持有这种看法的人,或许不了解当前国内新型干法企业的实际生产与管理情况,或许还不知道在当前国内的大环境中,有意识地掌握与贯彻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与要求,更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这正是造成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平均水平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根本原因,也是进一步提高新型干法水泥企业效益的最大障碍。为此,对各式各样不太正确的认识进行剖析是非常必要的。
2.1对均质稳定要求存在的不同认识
2.1.1根本没有过问此特点与要求
很多人从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多年,已经很熟悉生产每个环节的操作与处理方法,但是如果问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到底有什么特点与要求,却很少想过,一旦问起,也各有所答。因此,他们在进行操作与处理时,往往不能很快地判断其操作与处理方法的正确程度,常常满足于自己以往的习惯作法,对处理以后的效果也无法评价,待到处理结果已经被动时,还不知道为什么。比如:有的生产线预热器频繁堵塞,尽管具体的堵塞原因较多,但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生产过程的非均质稳定所导致的。决策者没有沿着影响均质稳定的因素去查找设备或操作中的不当,而是一味盲目处理,采取更不能为均质稳定所接受的方法。比如用雷管炸药爆破法清堵,不仅有可能威胁到操作人的生命安全,而且为下一步生产的继续稳定运行埋下了隐患,因为爆破的过程中,一定会使预热器的衬砖及浇注料松动损坏。
2.1.2不了解什么才是均质稳定的状态
一些人听到“均质稳定”这个特点时,也许会淡然一笑地认为谁不知道呢,可是对照国内所通用的管理方法与操作习惯时,才会发现生产实际中能遵循此特点、实现此要求的生产线并不多。这里不妨介绍一种判断生产线是否实现此要求的简单标准——中控操作员的操作频次。在国内有外资投入建成的生产线上,其操作员的操作频次是很低的,有的企业能做到窑、生料磨、煤磨三大系统仅需一名操作员操作,而且还很轻松。与此相比,国内大多数企业烧成系统之前的操作员都是二、三名,而且还忙得不亦乐乎。比较这两种情况,可以明确地说,且不问操作员的操作水平高低,调整的结果对错,后者系统的均质稳定程度肯定大大低于前者,不论产质量指标,还是消耗指标都不会好于前者。不少企业从事管理与操作多年的人可能还不知道这个差距,甚至还对所谓“精心操作”有着片面理解,要求操作员以小变动预防大变动,即操作频率要多。他们更不会考虑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消除这种差距的方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明确的,既有操作员理念不符合均质稳定要求的操作原因,更有企业未给操作创造均质稳定条件的管理原因。
还可以推荐另一个标准,用以判断系统的均质稳定程度,这就是各种半成品的质量指标实现标准偏差的大小。我们现在大多数企业考核原燃料、半成品的质量仍习惯于用百分数,这种办法不仅不能反映系统的均质稳定程度,而且还不利于操作者均质稳定思想的树立。
2.1.3相对标准不会混淆均质稳定的概念
有人会提出疑问:“均质稳定从来都是相对的,波动却是绝对的。我们又如何判断某一生产状态能否实现均质稳定的要求呢”,这确实是一个好问题。除了上面介绍的两种标准可以判断系统是否实现均质稳定的要求外,统计学已经对波动提出了异常波动与随机波动的区分标准,按此标准,如果系统处于随机波动,就是实现了均质稳定。
“均质”就是在指定的范围内任意取其五个样品,当它们的某项指标的标准偏差小于规定值时,该范围内的该项指标就是均质的。
“稳定”就是指系统的某个特性参数在通过检测后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能承认该参数是稳定的,即属于随机波动:
(1)所有单点数据必须都介于合格的范围内;
(2)不能有连续五个点的数据都在目标值的一侧;
(3)不能有连续五个点的数据递增或递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1)获得单点数据的取样均应为瞬时样,而不应该用现在大多自动取样器的累计样。
(2)确定某个参数允许标准偏差的规定值及合格范围,需要通过实践证明能满足稳定生产的过程。
(3)取样的频次要根据系统具备的稳定程度及该参数的特点而定。
2.2领导层认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和要求的重要性
2.2.1决定企业发展方向所需要
(1)掌握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领导层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与要求的认识,决定了企业能正确处理大型化与精细化的关系,从而决定了企业在竞争市场中的命运。一旦发现企业在发展方向上已经背离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与要求,此时纠正虽然比从建厂开始就认识所花的代价要大得多,但这种自觉纠正的措施越早越主动,损失会越小。
(2)掌握企业的实际水平: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不一定要知道某项参数是否正确,也不一定要掌握某位操作者的操作是否合理,甚至不一定知道某项产品指标的合格率有多大,但一定要知道他所管理的生产线的均质稳定程度有多高,以及如何提高均质稳定程度的方法。这种管理思想不仅在基本建设中反映,更要在生产管理中反映。
2.2.2基本建设中选择方案的反映
为了保证建设质量而又节约资金,如果领导者掌握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与要求,就相对容易地在若干可选方案中作出正确的拍板定案。相反,不了解这种要求与特点的领导,只能一味压缩资金而不顾后果。有一位企业家,为了压缩建设资金,将几公里的石灰石输送皮带砍掉,代之以汽车运输,这不仅增大了以后的生产成本,而且难以实现均质稳定的要求。
现在企业兼并收购的行为越来越盛,那么,在兼并前的考察中,根据什么标准评定某生产线的收购价值?如果是懂得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与要求的买方,就会一眼看出这条生产线的价值,而不是仅仅看其主机的规格、现有生产能力及其原有账面上的资产价值。换言之,均质稳定程度高的生产线的价值应该数倍于不高的生产线。事实上,凡符合其特点者,接手后的生产会很顺利,当然是物有所值,反之,就会成为包袱,这样的教训为数不少。
2.2.3生产中掌握企业管理特点的反映
掌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和要求的领导,就会有以下管理理念:
他会要求物流人员合理制定进厂原燃料的标准,想方设法控制进厂原燃料的稳定,而不是单纯强调采购价格。
他就会要求操作过程中紧紧抓住以节能降耗为中心的稳定生产,而不是在不断地拼命高产而不顾消耗多少。
他就会要求质量控制要为生产均质稳定服务的效益,而不能只满足例行检验的形式化。
他就会要求设备管理人员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以巡检为主的维护作,而不是习惯于设备故障的抢修。
他就会充分重视仪表自动化的配备准确,注重相关信息,既不是只追求形式地信息化而无效益,也不会认为自动化是徒劳无益,于是弃而远之。
他就会很快地识别什么才是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获得效益的人才,不再是只认为机械与电气专业人员是保证运行不可缺少的,更知道应该对工艺及自动化专业人员提出明确要求——让生产系统在稳定条件下获取最佳参数,并向这个方向培养与考核他们,而不是盲目听任所谓有经验又听话的人不断地在走弯路。
2.3技术人员认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和要求的重要性
所有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理念都应当统一到正确认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与要求上来,这才是提高人员素质的首要任务。
2.3.1传统的选人标准与办法并不适用
每个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企业,不论是企业负责人,还是人事部门,传统选择用人的标准是:一看其工作经历,在什么企业干过,担任过什么职务;二是看有无相关专业的学历;三是听话肯干。这就是所谓求贤若渴的企业的人才的全部条件。
然而,正如上面所分析的一样,如果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与要求没有掌握,只是按照上面的三个条件选人,他们的最大特点是“人云亦云”,其管理与操作状况就很难避开现有国内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存在的通病,运转水平只能在目前状态下徘徊。
有的企业负责人已认识到靠上述条件选人并不高明,深感招聘人员只看高学历、高职称、高职位、甚至高荣誉,并不一定能使企业获得效益,于是明确提出:“只有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是人才”。此标准正确但不全面。因为所谓解决实际问题指的是系统遇到故障时,他有办法很快排除,也就是说,系统不能正常生产了,才能显现出谁是人才。这样的人才多是在带病运转的系统中锤炼出来的。比如,某台设备多次出故障,反复修理的人就会掌握更有效的维修方法;又比如,窑内经常结圈,窑操作员就可能摸索出可行的处理方法。但他们解决的效果是否最好,还要另当别论。
如果技术人员与操作员有了正确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管理理念,将系统处于均质稳定的状态作为自身努力的目标,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使企业再也不需要为排除故障而烦恼,难道这样的人才不是更宝贵吗?事实,很多企业因为最高领导的管理理念不是这样,企业就不可能这样选拔人才,更不能这样培养人才,要求人才。
2.3.2从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意识
(1)高效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一定是高度均质稳定地运转,而这种均质稳定状态的实现,不能只依靠少数人努力。企业每位管理与技术人员都应该为此目标有明确的步骤与方法。
(2)有竞争力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一定在不断追求降低消耗,特别是降低能耗,因此,管理者都应抓住降低能耗的各项措施紧紧不放,即均质稳定条件下的最佳参数选择,而不是总以提高总产量作为第一目标,换言之,提高台产要以降低能耗为前提。
(3)聪明的管理者一定清楚能使每位员工都充分发挥积极性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具有竞争力。当今的新型干法生产线中,虽然劳动生产率比传统的生产线提高许多,但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积极性的企业并不多。致使消耗水平无从降低,设备故障频出,这正是不少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大软肋”。
这些内容并不新鲜,也不神秘,但企业管理者在现实中并非都能意识到,尤其是做到。在企业大政方针的制定中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管理者有明确的认识,更不是坚定不移地在追寻:在聘用技术人员的过程中,不论是聘用方,还是受聘方,都可以用上述观点对照,不需要空洞地说一些均质稳定的道理,而是要提出均质稳定的具体的落实措施,他就可能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带来有生命力的理念,从而创造出显著效益。
2.4管理层认识新型干法生产特点与要求的重要性
物流部门要重视进厂原燃料及备品配件的质量控制,这种控制必须注意均质与稳定,在与供货商签订合同时,质量标准必须反映这个要求。不能只以价格作为衡量采购水平的标准,不能只会以议标方式确定供货商,而是熟悉业务,善于用性价比去判断货真价实。
人事部门要使所有员工必须具备这种观念与意识,用这个标准去识别人员的素质及能力,制订提高这种认识的培训计划,还要合理制订切合本企业实际的劳动组织机构及相应的职责与考核制度,供领导者决策。
生产部门要重视设备维护,特别重视对计量仪表的正常准确运行,保证必要的原燃料储存与调度,均衡生产,减少停车维修量,提高设备运转率。
选拔管理人员应该有以上的基本要求。当然,目前能掌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与要求的管理及操作人员并不多,尤其是当前新型干法水泥发展如此迅速,无论是人才的素质,还是数量都远远不能相称。因此,培训及教育的工作显得更为迫切。然而,在当前开展的培训工作中,能有上述针对性培训内容者并不充分,尽管很多建设项目中都列支了培训费,但更多是流于形式,没有切中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与要求的要害,这正是需要尽快纠正的内容。
2.5操作层认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与要求的重要性
中控员的操作要重视掌握稳定操作的要领,而不是以不出事为原则的保守操作。
质检人员要不断适时地向操作人员提供系统是否稳定的信息,重视为控制均质稳定的生产服务。
现场巡检人员要善于发现设备隐患并提高及早处理隐患的能力,润滑人员要为正确润滑、防止事故发生尽最大努力。
综合上述,无数的实例可以证明,凡是认识到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与要求的决策与做法,都是使新型于法水泥企业获益的制胜法宝;反之,那些不重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特点与要求的做法,都会使企业吃亏。
资料来源:《泥人君》
作者:谢克平
中国水泥备件网微信公众号(关注查询更多资讯)
(本文来源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