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0年发展,中国已然是全球制造业大国。据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的统计,2013年中国工业占GDP的37%,提供全国25%的就业岗位。在500余种工业产品中,水泥、发电设备、手机、计算机、彩电占全球产量的50%以上,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比例约为 20%。
然而,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工业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那么传统设备企业特别是水泥行业的传统企业要怎么做才能避免被洗牌呢?中国目前很多企业还是维持着传统工业流程那一套,传统的流水操作并未让人力得到释放,相对来说还是处在最底部的阶段。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有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因此,传统企业必须向智能制造企业靠拢。说到智能制造企业,商业智能(BI)就是其中的一块。那什么是BI呢?根据百度上的解释:BI即商务智能,它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用来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快速准确的提供报表并提出决策依据,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简单来说就是帮助企业提升决策能力和运营能力的理论、方法、过程以及软件技术的集合,它是帮助企业管理层决策支持的工具。从数据里挖掘信息,将信息转换成决策,再将决策付诸于行动。据了解,中国水泥备件网未来将引进商业智能概念,构建水泥行业的生态系统,为用户搭建通道以及桥梁保证企业在整个生态圈得以正常进行相应的经济活动,让企业在备件网的平台上自由发挥。
那么企业为什么要选择在中国水泥备件网进行BI呢 ?
首先,备件网平台已经成立多年,拥有众多的采购商和供应商,并且都对平台的价值比较认可。如此一来,企业可以根据自己过往的设备使用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磨损趋势,帮助企业建立维修计划,降低维修成本和生产损失。
第二,采购商可以根据自己的设备使用情况将结果反馈给供应商,以便帮助厂家更好的提高设备质量。
第三,有助于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意义上来说,BI的应用可以让供需双方根据过往数据,形成行业大数据,为整合行业数据提供有利的支持与帮助。
以耐火材料来说,长期以来无论是水泥企业还是耐火材料供应商都将提升耐火材料质量和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在当前产能过剩,停窑多发的情况下,传统的“质量+施工”的模式并不能解决耐火材料应用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维修总包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对耐火材料进行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化维护和管理,将施工方案精细化,维修记录档案化从而形成一个长期的维护和管理,长期跟踪使用情况进而提升水泥企业的运营效率。
维修总包也体现了工业4.0的模式,为用户提供了高度灵活的个性化的服务。综上所述,在工业4.0时代与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水泥行业的一些传统企业需要尽快改革,引入创新,在遵循市场规律的情况下让企业避免被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