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尾塔架是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中的重要建筑物,近 20 年来,随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迅速发展,水泥生产线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从300t/d,600t/d,1 000t/d,1 500t/d,2 000t/d 一直到 12 000t/d。窑尾塔架的体量也越来越大,高度也越来越高。本文结合云南活法集团刘总旗水泥有限公司 3 000t/d 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窑尾塔架工程(以下简称“活法窑尾塔架”)的设计,对窑尾塔架的设计及施工要点进行阐述。
1窑尾塔架的主要特点
1.1楼层荷载大
窑尾塔架内的主要设备为预热器和分解炉,预热器和分解炉内的温度从 300~900℃不等,都有耐火及保温隔热的要求。预热器和分解炉内都设有耐火砖和浇注料,正常生产过程中有料重,
当发生生产事故,还会产生堵料荷载和事故荷载。故各楼层的荷载很大。活法窑尾塔架,按工艺专业分为 7 层,按从下到上的顺序,设备荷载、衬料荷载和积料荷载总重分别为:一层 130t,二层200t,三层 1 320t,四层 517t,五层 810t,六层510t,七层 390t,共计 3 877t。楼面活荷载根据《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 之规定,堆放耐火砖处为 15kN/m?,其余均为 4kN/m?。
1.2层间高度高
窑尾塔架的高宽比一般均大于 5。楼层层高高,层高一般都在 6~20m 之间。活法窑尾塔架平面尺寸为 16×19m,建筑物总高度为 96.5m,活法窑尾塔架若按工艺专业要求,仅为 7 层,首层层高 9.7m,另有 2 层层高分别为 19m 和 16m,导致柱的计算长度很长,楼层层间位移大,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结构设计中,在 5.5m 标高处增加 1层,首层作为车间电控室使用,层高分别为 19m和 16m 的 2 层,均在楼层中部设置框架梁,减小了柱的计算长度,楼层层间位移也能满足规范的要求,因此活法窑尾塔架结构层数为 10 层。
1.3框架梁的跨度大
除上述特点外,窑尾塔架框架梁的跨度也大,一般在 8~19m 之间。活法窑尾塔架的框架梁跨度分别为 16m、19m。
1.4塔架一般采用混合结构
居于以上特点,塔架一般采用混合结构。如活法窑尾塔架一层及二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布置钢筋混凝土柱 12 根;三至十层为钢框架-支撑结构,布置钢管混凝土柱(Φ900+C40 混凝土)4根,支撑结构采用圆钢管,呈八字型布置,三至十层均有设置。
2窑尾塔架的基础设计
窑尾塔架基础的设计主要由工程的地质条件决定,并结合造价和施工装备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根据《水泥工厂设计规范》GB50295-2008 之规定,建(构)筑物的基础,应优先采用天然地基,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用人工地基:
(1) 天然地基的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建(构)筑物的使用要求;
(2) 地基有好的下卧层,经技术经济比较,采用人工地基比天然地基更为经济合理;
(3) 在地震区地基有不能满足抗液化要求的土层。
窑尾塔架基础的设计应采用能满足地基的承载力要求、变形要求和稳定性要求的基础形式。当工程地质条件好,持力层较浅时,可采用天然地基,例如独立基础、交叉梁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或箱形基础。若工程地质条件差,持力层埋藏较深时,可采用桩基,单桩的竖向承载力、水平承载力及抗拔力均应满足规范要求。在工程实践中,窑尾塔架的桩基一般采用大直径灌注桩,例如人工挖孔灌注桩或冲(钻)孔灌注桩。并应实行施工超前钻孔,以探明桩下有无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并应保证桩端持力层的厚度大于 5 倍的桩径。需指出的是,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天然地基,采用天然地基造价低,施工速度快。
窑尾塔架基础的埋置深度,在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要求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天然地基情况下,窑尾塔架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1/15;桩基的埋置深度(桩基的埋深算至承台底面,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1/18~1/20。
在活法窑尾塔架工程设计中,经综合考虑及经济分析,窑尾塔架的基础设计为直径 1 500mm的人孔挖孔灌注桩,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玄武岩,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pk=3 000kPa,有效桩长约为 15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7 500kN。
3 窑尾塔架的柱脚设计
窑尾塔架柱底内力较大,柱脚均应采用刚性连接柱脚。柱脚的连接方式应考虑受力明确,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钢管混凝土柱一般采用外包式柱脚或外露式柱脚。活法窑尾塔架柱脚采用外包式柱脚,外包式柱脚刚度大,符合设计计算假定,施工方便,施工质量容易保证。活法窑尾塔架柱脚外包混凝土的高度为 2 500mm,下部柱筋全部伸至外包混凝土顶部,并设置水平弯钩,外包混凝土顶部箍筋 200mm 范围内加密为 50mm,钢管柱在外包混凝土内设置 120 个 Φ19 圆柱头焊钉。
4上部结构设计
日产 1 000t 及 1 000t 以下,窑尾塔架的体量不大,高度也不高,上部结构可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例如我院设计的云南寻甸水泥厂 700t/d 生产线窑尾塔架采用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结构;兰州甘草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1 000t/d 水泥生产线窑尾塔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随着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建设规模的增大,窑尾塔架的体量也随之增大,高度也越来越高,设备荷载也随之增大。活法窑尾塔架二层以上,设备荷载大,因工艺布置需要,只能在 4 角布置 4 根柱,框架梁的跨度分别为 16m 和 19m,窑尾塔架的上部结构再采用混凝土结构已不能满足设计、施工及设备安装要求。活法窑尾塔架三至十层为钢框架-支撑结构,布置钢管混凝土柱(Φ900+C40 混凝土)4 根,支撑结构采用圆钢管,呈八字型布置,三至十层均有设置。钢管混凝土柱的优点是承载力高、耗钢量小、柱抗侧移刚度大、结构耐久性好、塔架顶部水平位移小。钢管混凝土柱的缺点是柱梁连接节点构造复杂,环形节点板需要用整块钢板切割而成,材料损耗大,费工费时。柱间支撑一般采用钢管,简洁明快。活法窑尾塔架框架梁采用焊接工字钢梁,Q345 钢(平面内钢梁尽量使用热轧型钢梁,型钢梁不满足时,再采用焊接工字钢梁);楼面铺板采用6mm 花纹钢板,板下设置加劲肋。
钢结构窑尾塔架节点连接有柱和柱连接、柱和梁连接、梁和梁连接、柱间支撑两端的连接,连接的方式有全焊接方式、全螺栓连接方式、焊接与螺栓混合连接方式等。活法窑尾塔架主要采用焊接与螺栓混合连接方式
5窑尾塔架的施工(全钢结构塔架)
窑尾塔架的施工首先应保证所采购的材料的品种、型号、规格、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活法窑尾塔架钢管柱及斜撑均采用 Q235 钢,所有焊接工字钢梁均采用 Q345 钢,所有热轧型钢梁及钢铺板均采用 Q235 钢,这样的设计,既有区别,又有统一,既充分发挥了材料的强度,也利于施工组织。
钢管柱可采用直缝焊管或螺旋焊管,尽量工厂定制,避免现场加工。下面着重介绍钢管内混凝土的施工。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实验确定,并满足强度等级、水灰比、坍落度要求。混凝土由每柱顶连续抛落,柱顶下 4m 内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一次振捣时间约 30s。混凝土浇灌在每层主楼面安装完毕后进行,每次混凝土浇灌到楼面以上 500mm 处,最后一次浇灌到距柱顶层50mm 处止,封闭顶盖板,间隔 10h 后,通过顶盖板预留孔用水泥砂浆(其配比采用浇灌混凝土内的水泥与砂的配比)压力灌注密实,直至水泥砂浆从孔中溢出。待混凝土强度达 50%后电焊封死预留孔洞。混凝土用料斗依次直接抛落到钢管内,不准分散抛落。混凝土每次抛落量为 0.5m?,料斗的下口尺寸应比钢管内径小 100~200mm,以便混凝土下落时,管内空气能向外排出。每次浇灌混凝土前(包括施工缝)应先浇灌 1 层厚度为 100~200mm的与混凝土等级相同的水泥砂浆,以免自由下落的混凝土粗骨料产生弹跳现象。
管内混凝土的浇灌质量可用敲击钢管的方法进行初步检查,如有异常,则应用超声波检测。对不密实的部位,应采用钻孔压浆法进行补强,然后将钻孔补焊封闭。另外还应注意避免在低温环境下浇灌混凝土,如不可避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根据以往经验,要求浇灌钢管内混凝土时,室外环境温度应在 10℃以上,并保持 14d 左右,以利于混凝土的凝结硬化。避免浇灌混凝土后,管内混凝土尚未完全凝结硬化,这时环境温度突然降到零度以下,钢管遇冷骤缩,管内混凝土残留水分结冰,体积膨胀产生的冻胀应力值大于钢管管材的容许应力值时,钢管将产生破坏性裂缝,发生施工事故,给工程项目带来损失。特别是在寒冷地区,更应注意避免发生此类施工事故。正是考虑上述原因,活法塔架钢管柱内的混凝土浇筑选在白天温度较高时进行施工。混凝土的配合比由实验室确定,水泥采用 P·O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砂采用中砂,石子粒径 0.5~2cm,水灰比不大于 0.45,塌落度 15~18cm,适量的减水剂及硫铝酸钙微膨胀剂,以确保混凝土不产生收缩。施工完毕后,经超声波检测,管内混凝土质量满足了上述要求。
此外,为保证工程质量,活法窑尾塔架施工期间,项目组专门为窑尾塔架组织了一次施工图会审,参加方包括设计、业主、监理、土建施工方及安装公司,经过专题图纸会审,使参建各方充分了解设计意图,为以后的土建施工及设备安装打下良好基础。
6结语
(1) 钢结构用于水泥厂窑尾塔架,具有强度高、塑性及韧性好、抗震性能优越、重量轻、制作简便和施工周期短等优点,综合经济效益好。
(2) 窑尾塔架应根据工艺布置的平面尺寸、层高及柱网选用合理的结构体系,优化平面布置方案。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造价和施工装备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窑尾塔架的基础方案。力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