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提高水泥磨产量、降低水泥电耗是水泥企业永恒的课题,业内同行对此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笔者结合自己长期的工作实践和向同行学习的心得,就水泥磨运行中几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介绍如下,以供探讨。
1 磨机仓长的设置
合理的磨机仓长比例是设计球磨机研磨体级配方案的前提条件,如果仓长比例不合理即前提不正确,即使在同一工艺条件下,磨机的产质量效果也会有较大差异。
CY建材有限公司一台Φ3.2×13m开路水泥磨,磨前带有闭路流程的破碎系统,三仓仓长分别为:一仓2.75m、二仓3.00m、三仓6.50m,生产P·C32.5水泥,台时产量在52~55吨左右,80μm筛余9.0%。经使用助磨剂后80μm筛余才降低至4.5%;而WF厂一台同样规格磨前带有闭路流程的破碎系统的开路水泥磨,生产P·C32.5水泥,台时产量在76~78吨左右,80μm筛余<2.5%。WF厂磨三仓长度分别为一仓3.50m、二仓2.50m、三仓6.50m。两相比较,两台磨机同属开路磨、磨前均带有闭路流程的破碎系统,工艺条件基本相同,但两磨机仓长比例分配差异较大,带来的产质量效果不可谓不悬殊!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新购置的磨机,由于仓长比例涉及到磨机各仓衬板及隔仓板的安装位置问题,因此,水泥厂在磨机订货合同中最好注明要求,便于在安装时就予以落实。否则,待安装投产后发现比例不合适而再予以调整,牵涉到的工作量太大,劳民伤财,枉费代价!本厂Φ3.2×13m双仓闭路水泥磨(无任何磨前破碎设备,没有采用助磨剂),供应商原定一仓长度为5.75m,二仓长度为6.75m,幸亏在安装前发现仓长比例不合适,及时予以纠正,再辅之以其它技术改造措施,才取得了P·O42.5R水泥65~68t/h(80μm筛余<1%)、P·C32.5水泥75~78t/h(80μm筛余<1.8%)的产质量效果,如果直接采用原定仓长比例是不可能有现在运行效果的。
2 填充率的选择
填充率的选择是磨机研磨体级配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的技术书籍都会给出一些经验数据,再定性地提些注意事项。如王仲春的《水泥粉磨工艺技术》、戴少生、廖中同、黄有丰的《粉碎工程及设备》等书籍。熊会思、熊然的《新型干法水泥厂设备选型手册》则只给出了经验数据。上述书籍中忽略的问题是:填充率的选择没有考虑和磨机中心件(即磨机进料筒直径和隔仓板中心圆直径)的关系。
RD水泥厂一台三仓Φ3.8×13m闭路水泥磨,磨机研磨体装到90%时,台时为90t/h,当磨机研磨体装到100%,一仓填充率达到33%,磨机台时仍然只有90t/h,磨头大量回料,磨尾拔风管负压降低达400Pa左右,磨头冒灰严重,无负压。急停磨机开仓检查发现:球料已经堆到进料锥内。测量进料锥和隔仓板中心圆直径分别为1280和1200,中心圆直径为1200时,填充率只能满足30%的填充率。该磨机将填充率降低到30%后,磨机运行产量为95t/h,磨头冒灰现象消失,磨尾负压也恢复正常。
因此,磨机研磨体填充率的选择必须考虑其中心件直径的关系。
3 主除尘器的压差
主除尘器的压差问题直接反应了除尘器的通风阻力大小,从而影响到磨内通风状况,自然会影响到磨机产质量,压差一般不宜超过2500Pa。KL公司一台辊压机系统+Φ3.2×13m闭路水泥磨,开始系统运行产量在95t/h左右。一段时间后,除尘器压差上升到2500Pa,磨机产量在85t/h左右,随着除尘器压差的继续上升,磨机产量降至80t/h左右。并且,磨机一仓极易饱磨,磨尾拔风管压力只有-500~600Pa,磨头负压小,甚至出现冒灰,出磨细度较正常时大幅度下降。经过改进除尘器清灰结构,磨内通风量增加,系统产量恢复到90t/h以上。以上列举了三个在提高水泥球磨机产量方面容易忽略的问题,以供同行在工作中参考。技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要使自己的工作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在提高水泥磨运行效率方面也不例外,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只有不断研究,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才能不断进步,真正把水泥磨电耗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