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备件网首页 > 技术干货 > 正文

技术丨熟料煅烧几种常见工艺故障的判断和处理

来源:《水泥资料》 发布日期:2023/9/25 编辑:张翀
核心提示:熟料煅烧几种常见工艺故障的判断和处理
一、预热器分解炉堵塞


现象:锥体压力突然显示为零;同时入口与下一级出口温度急升;如C5堵,烟室、分解炉及C5出口温度急升。


原因判断:煅烧温度过高造成结皮;内部结皮塌料高温物料来不及排出而堵塞在缩口处;拉风量不足,排风不流畅或拉风变化引起平台积料塌落;预热器内部耐火材料或内筒脱落掉卡在锥体部位;翻板阀失灵;漏风严重引起结块;煤粉燃烧不好,C5内仍有煤粉继续燃烧;生料喂料波动过大。


处理措施:在发现锥体压力逐渐变小时,就应及时进行吹扫和加强捅堵,同时减料和调整操作参数。当锥体压力为零时,应立刻止料停窑处理。


二、烟室结皮


现象:顶部缩口部位结皮,烟室负压降低,三次风、分解炉出口负压增大,且负压波动很大;底部结皮,三次风、分解炉出口及烟室负压同时增大。窑尾密封圈外部伴有正压现象。


原因判断:温度过高;窑内通风不良;火焰长,火点后移;煤质差,硫含量高,煤粉燃烧不好;生料成分波动大,KH忽高忽低;生料中有害成分(硫、碱)高;烟室斜坡耐火材料磨损不平整,造成积料;窑尾密封不严,掺入冷风。


处理措施:①窑运转时,要定时清理烟室结皮,可用空气炮清除,效果较为理想,如果结皮严重,空气炮难以起作用时,从壁孔人工清除,特别严重时,只能停窑清理。②在操作中应严格执行要求的操作参数,③统一操作,稳定热工制度,防止还原气氛出现,确保粉完全燃烧。当生料和煤粉波动较大时,更要特别注意,必要时可适当降低产量。


三、窑内结大蛋


现象:窑尾温度降低,负压增高且波动大;三次风、分解炉出口负压增大;窑功率高,且波动幅度大;C5和分解炉出口温度低;在筒体外面可听到有振动声响;窑内通风不良,窑头火焰粗短,窑头时有正压。


原因判断:配料不当,SM、IM低,液相量大,液相粘度低;生料均化不理想,入窑生料化学成分波动大,导致用煤量不易稳定,热工制度不稳,此时易造成窑皮粘结与脱落,烧成带窑皮不易保持平整牢固,均易造成结大蛋;喂料量不稳定;煤粉燃烧不完全,煤粉到窑后烧,煤灰不均匀掺入物料;火焰过长,火头后移,窑后局部高温;分解炉温度过高,使入窑物料提前出现液相;煤灰分高,细度粗;原料中有害成分(碱、氯)高。


处理措施:


①发现窑内结蛋后,应适当增加窑内拉风,顺畅火焰,保证煤粉燃烧完全,并减料慢窑,让大蛋“爬”上窑皮进入烧成带,用短时大火把大蛋烧散或烧小,以免进入篦冷机发生堵塞,或者砸坏篦板,同时要避免大蛋碰坏喷煤管;


②若已进入篦冷机,应及时止料,停窑,将大蛋停在低温区,人工打碎。


四、窑后结圈


现象:火焰短粗,窑前温度升高,火焰伸不进窑内;窑尾温度降低,三次风和窑尾负压明显上升;窑头负压降低,并频繁出现正压;窑功率增加,波动大;来料波动大,一般烧成带料减少;严重时窑尾密封圈漏料。


原因判断:


①生料化学成分影响:生料中SM偏低,使煅烧中液相量增多粘度大而易富集在窑尾;入窑生料均匀性差,造成窑热工制度容易波动,引起后结圈;煅烧过程中,生料中有害挥发性组分在系统中循环富集,从而使液相出现温度降低,同时也使液相量增加,造成结圈。


②煤的影响:煤灰中Al2O3较高,当煤灰集中沉落到烧成带末端的物料上会使液相出现温度大大降低,液相增加,液相发粘,往往易结圈。煤灰降落量主要与煤灰中灰分含量和煤粉细度有关,煤灰分大、煤粉粗,煤灰沉降量就大。当煤粉粗、灰分高、水分大时,燃烧速度变慢,火焰拉长,高温带后移,窑皮拉长易结后圈。


③操作和热工制度的影响:用煤过多,产生还原气氛,物料中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易形成低熔点矿物,使液相提早出现,易结圈;一、二次风配合不当,火焰过长,使物料预烧很好,液相出现早,也易结圈;窑喂料过多,操作参数不合理导致热工制度不稳定,窑速波动大,也易结圈。喷煤管长时间不前后移动,后部窑皮生长快,也易结圈。


处理措施:


①冷烧法:适当降低二次风量或加大煤管内风开度,使火焰回缩,同时减料,在不影响快转下保持操作不动,直到圈烧掉。


②热烧法:适当增大二次风量或减小煤管内风开度,拉长火焰,适当加大窑头喂煤量,在低窑速下烧4h。若4h仍不掉,则改用冷烧。


③冷热交替法:先减料或止料(视圈程度),移动煤管,提高结圈处温度,烧4~6h,再移动煤管,降低结圈处温度,再烧4~6h,反复处理。同时加大排风,适当减少用煤,如结圈严重,则要降低窑速,甚至停窑烧圈。


④在结圈出现初期,每个班在0~700mm范围内进出喷煤管各一次。


五、跑生料


现象:看火电视中显示窑头起砂、昏暗,甚至无图像;三次风温急剧升高;窑系统阻力增大,负压升高;篦冷机篦下压力下降;窑功率急剧下降;窑头煤粉有“爆燃”现象。


原因判断:生料KH、SM高,难烧;窑头出现瞬间断煤,窑有后结圈;喂料量过大;分解率偏低,预烧不好;煤不完全燃烧。


处理措施:起砂时应及时减料降窑速,慢慢烧起;提高入窑分解率,同时加强窑内通风;跑生严重时应止料停窑,但不止窑头煤,每3~5min翻窑1/2,直至重新投料。


六、红窑


现象:筒体扫描仪显示温度偏高,夜间可发现筒体出现暗红或深红,白天则发现红窑处筒体有“爆皮”现象,用扫把扫该处可燃烧。


原因判断:一般是窑衬太薄或脱落,火焰形状不正常,垮窑皮等原因造成。


处理措施:


红窑应分为两种情况区别对待。


①一是窑筒体所出现的红斑为暗红,并出现在有窑皮的区域时,这种情况一般为窑皮垮落所致,这种情况,不需停窑,但必须作一些调整,如改变火焰的形状,避免温度最高点位于红窑区域,适当加快窑速,并将窑筒体冷却风机集中对准红窑位置吹,使窑筒体温度尽快降低。如窑内温度较高,还应适当减少窑头喂煤量,降低煅烧温度。总之,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将窑皮补挂好,使窑筒体的红斑消除。


②二是红斑为亮红,或红斑出现在没有窑皮的区域,这种红窑一般是由于窑衬脱落引起。这种情况必须停窑。但如果立即将窑主传动停止,将会使红斑保持较长的时间,因此,正确的停窑方法是先止煤停烧,并让窑主传动慢转一定时间,同时将窑筒体冷却机集中对准红窑位置吹,使窑筒体温度尽快下降。待红斑由亮红转为暗红时,再转由辅助传动翻窑,并做好红窑位置的标记,为窑检修做好准备。


③红窑,可以通过红外扫描温度曲线观察到并能准确判断它的位置,具体的红窑程度还需到现场去观察和落实。一般来说,窑筒体红外扫描的温度与位置的曲线的峰值大于350℃时,应多加注意。尽量控制筒体温度在350℃以下。


防止红窑,关键在于保护窑皮,保护窑皮从操作的角度说,要掌握合理的操作参数,稳定热工制度,加强煅烧控制,避免烧大火、烧顶火,严禁烧流及跑生料。入窑生料成分从难烧料向易烧料转变时,当煤粉热值由低变高时,要及时调整有关参数,适当减少喂煤量,避免窑内温度过高,保证热工制度的稳定过渡,另外要尽量减少开停窑的次数,因开停窑对窑皮和衬料的损伤很大,保证窑长期稳定地运转,这将会使窑耐火材料的寿命大大提高。


七、篦冷机堆雪人


现象:一室篦下压力增大;出篦冷机熟料温度升高,甚至出现“红河”现象;窑口及系统负压增大。


原因判断:窑头火焰集中,出窑熟料温度高,有过烧现象;生料KH、SM偏低,液相量偏多。


处理措施:在篦冷机前部加装空气炮,定时放炮清扫;尽量控制细长火焰煅烧,避免窑头火焰集中,形成急烧;将煤管移至窑内,降低出窑熟料温度。


作者:水泥资料

企业:《水泥资料》

来源:《水泥资料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如果您有想与大家分享的文章,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chong.zhang@cement365.com

微信公众号:备件网(关注查询更多资讯)

(本文来源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推荐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