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备件网首页 > 技术干货 > 正文

技术丨如何挂窑皮、保护窑皮和粘补窑皮?

来源:《水泥生产的中庸之道》 发布日期:2023/11/6 编辑:张翀
核心提示:如何挂窑皮、保护窑皮和粘补窑皮?
一、怎样挂窑皮


1.1 喂料量与时间的配合


一般说来在开窑的头24h,窑应保持正常喂料量的60%~70%;过了24h后,应根据窑皮的具体情况,可每隔8~16h,将喂料量增加5%~10%;在60~72h内可把喂料量增加到正常的喂料量。


如果在太短的时间内粘起很厚的一层,也就是在太短的时间内将喂料量增加到正常的喂料量,这样热力强度一提高,窑皮就会垮下来(因为是疏松的);相反,如果挂窑皮时间太长,也不会有太大好处,而且对产量影响也太大。应该指出,能否使回转窑长期运转,第一层窑皮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还要在正常情况下保护好窑皮。


因而,适当地减少喂料量,便能更好地稳定窑的热工制度,控制好烧成带中物料的粒度,使窑皮粘结得更紧固。至于如何减少喂料量,在保持正常料层的条件下,可用降低窑速的方法来减少喂料量。

1.2 挂窑皮时的生料成分


有的用正常操作下的生料成分。这对于直径较小的窑或者平常烧的生料饱和率(KH)比较低的窑是可以的,因为它易于粘挂;对于直径较大的窑或者平常烧的饱和率(KH)很高的窑,那么挂窑皮时,生料成分的碳酸钙滴定值可以比正常窑操作下低一些,低多少?应根据各厂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但又必须保证熟料质量。


1.3 控制烧成温度


挂窑皮时所控制的烧成温度,应使熟料结粒细小均齐为标准,也应适当注意熟料的立升重,使其略比正常的立升重低一些。挂窑皮时,又要求烧成温度稳定,变动范围越小越好,高温带部分的分布要求也应均匀,只有这样才能使窑皮挂得结实、致密、平整。


应该指出,在整个挂窑皮期间应严禁大火流火,同时也应该避免跑生料。当前,有两种不同的挂窑皮操作方法:


①一种是等物料到达烧成带时,严格控制烧成的温度;保持颗粒细小均齐为原则,致使不结大块不跑生料(至于熟料的立升重,在这时仅作参考),这对窑皮的致密均齐是有很大好处的。


②另一种是等料子稍一到烧成带时,严格控制烧成带的温度提高到比平常挂窑皮下的温度还要高一点,等到挂上第一层窑皮后,再将烧成带的温度降低到平常挂窑皮的温度,以使第一层窑皮与火砖粘接得很紧固的,从而不易垮落掉。以后就在正常温度下进行操作,陆续的粘挂窑皮,达到我们规定的时间和厚度为止。


二、保护窑皮和粘补窑皮


2.1 保护窑皮


保护窑皮是一种经常性的工作,窑皮保护的好坏常常取决于回转窑的操作情况。因此,保护窑皮应贯穿于整个操作中,窑皮保护得好,就能保护窑长期、安全的运转。保护窑皮从操作上着手,应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求保持正确的火焰形状,高温部分不能集中,控制火焰不扫窑皮;


②要防止局部高温,严格防止大火,控制熟料的颗粒细小均齐不结大块;


③要及时烧掉窑口圈(煤粉圈),发现有大块滚不出来时应及时取出;


④要求定时地检查窑皮和及时地补挂窑皮;


⑤要求努力稳定窑内的热工制度;


⑥要求交班时应详细地检查窑皮,并向接班者介绍上一班窑皮的变化情况,以使接班者能更及时地掌握窑皮的情况。


2.2 粘补窑皮


当窑皮的厚度不够,或因不平整产生局部脱落时,就应及时粘补窑皮,避免窑皮恶化,影响窑的正常运转。当发现整个窑皮都薄时,应适当地降低生料的成分,或者适当地减少喂料和降低窑速,重新粘挂窑皮。


当发现窑皮局部不好时,应适当移动火点位置,但每次的移动不能太多,一般以150~200cm为限。如果这样做仍未见效,窑皮不良的情况还比较严重时,可以在料较多的时候,把烧成温度适当提高一点,进行慢窑“压补”。


一般来说,有冷却水的窑,压补十五分钟左右就可以;没有冷却水的窑,需要半小时左右。应该注意,在压补时不要损害窑体;如果发现窑体发干或者红窑时,立即停窑换砖,严禁无砖压补。


作者:贾华平

来源:《水泥生产的中庸之道》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如果您有想与大家分享的文章,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chong.zhang@cement365.com

微信公众号:备件网(关注查询更多资讯)

(本文来源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推荐 RECOMMENDATION